【现场访谈】
2011年3月18日,由e-works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制造业CIO年会暨2010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岁末盘点颁奖典礼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教授在年会上对“2010年中国制造业及信息化十大热点”进行了解读。 2010年中国制造业主要呈现以下十大热点: 1、高端装备制造业倍受关注 在中国制造面临整体转型升级的今天,中国正试图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之一。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已刻不容缓,中国想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战略转型,一定要大力发展全球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用中国装备装备中国。 2、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型企业发展趋势 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趋势。关键是采取怎样的升值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出口型企业向良性发展方向转变。一个有效的汇率机制,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进出口商品的合理定价,改善中国贸易条件,更可能带来贸易品与非贸易品比价的正常化转变,进而改变内部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价格的扭曲状态,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 3、制造企业劳资纠纷凸显 2010年,广受关注的“数连跳”事件,让富士康沦为媒体口诛笔伐的焦点。人们在为那些年轻生命扼腕的同时,也在质疑:一家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一直秉承韧性精神与效率文化的企业为何会与“血汗工厂”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而本田汽车的连环罢工事件,再次激化外资、台资制造企业在中国的矛盾,劳资纠纷问题凸显无余。 4、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主流共识 2010年,制造业转型升级开始深入人心。如果说2008年中国制造业还在呼唤转型升级,探讨为什么要转型升级,那么2010年最大的变化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主流共识,中国制造业开始思考转型升级的途径,并尝试将其付诸到切实的行动中去。 5、物联网落地制造业 2010年,物联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年,物联网正式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涉足到更广的领域,遍地开花之势已起。2010年,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案例获得更多民众的关注。在家电、工程机械等制造业领域也已经开始应用。 6、通胀深层次影响制造业发展 2010年,通胀成为中国经济常态,也深刻影响了制造业。自下半年以来企业成本压力持续加大,购进价格有较大攀升。价格的上涨推动了PMI(采购经理指数)的增长,表面上看制造业经济扩张增长良好,但制造业却在承受越来越大的生产压力。 7、战略新兴产业投入将大幅增加 享有“下一个4万亿”之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出炉,在2010年底,搅动起了相关制造产业的投资热潮。国务院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七个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支持。 8、节能减排重拳出击 自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我国做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碳排放承诺后,这项工作更被提到各项工作之首。在“十二五”规划中,节能环保处于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多与等节能减排有关的产业也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 9、世博展示中国创造的力量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国得以实现向世界展示科技进步的愿望,这一届世博会上,无论是上千辆穿梭于世博园区的新能源汽车,还是遍布园区、节能环保的LED技术照明;无论是安全供水超过10多万吨的直饮水系统,还是全球首个TD-LTE演示网,数项“中国创造”服务着上海世博会。 10、中国制造业面临深层次结构调整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面临着失调、失控等诸多问题,制造业的深层次结构调整也迫在眉睫。在解决我国制造业深层次结构调整问题的浪潮中,“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 2010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主要呈现以下十大热点: 1、 十二五时期中国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经过长期发展和完善,特别是经过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两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论已经逐渐成熟。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将步入全面渗透、加速转型、深度应用的新阶段,成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时期。 2、绿色设计与制造 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有了绿色环保的意识,然而绿色发展模式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企业持续不断的坚持并作为其战略经营决策。 3、物联网及RFID技术与企业供应链结合日趋深入 随着国家政策扶持,相关标准产业的出台,物联网及其核心技术RFID成了2010年的重要名词,企业供应链与RFID技术的紧密结合,将实现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可控、可追溯,众多RFID厂商也提出了相应的行业解决方案。 4、 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快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节能减排作为中国的一项长期国策摆在了突出重要的地位,制造企业可通过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管理、能源管理、工艺流程改优化、能耗及排放在线检测等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快速发展。 5、MES应用初见成效,形成热潮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对生产过程管控的关注和信息化需求的提升,2010年,MES掀起了一股应用热潮。而和几年前大多数企业还在困惑于什么是MES相比,中国制造业MES应用已经开始初显成效。MES还将持续热下去! 6、 协同设计仿真平台引领复杂产品研发趋势 在复杂产品研发领域,协同地理产品设计及仿真过程中的各项关键技术,成为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与风险的关键。面向复杂产品的协同设计仿真平台的方法强化了软件之间的协同研发能力,均衡多物理属性的开发需求,强调了集成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7、数字化工厂不是梦 数字化工厂通过数字化设计与工艺系统,CAD/CAM系统与数控系统,车间的数字化仿真与制造执行系统等的集成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设计、产品仿真、虚拟试生产等多个环节的数字化,是企业连结设计和制造之间的桥梁。 8、产品文档与数字化结合,增强三维交互体验 随着3D设计技术的普及和深入应用,产品的三维模型不仅可以支持产品的制造,也可以在产品的安装以及维修服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产品文档与三维模型的结合已成为PLM技术扩展应用的重要方向,各大厂商也推出了相应的产品。 9、 移动计算,让业务更加灵活 随着3G网络的逐步成熟和智能终端的积极跟进,移动计算应用成为可能。2010年,企业级的移动应用成为企业CIO信息化选型的关注点之一。SAP基于Sybase移动平台提供了针对特定行业的移动应用程序。Oracle、用友、金蝶也悄然向移动应用解决方案迈进。 10、信息化规划升级,助力企业持续发展 与以往信息化规划不同,十一五末的这轮信息化规划热潮,从现状评估入手,以企业战略为根本,以系统集成为重点,以企业架构模型为依据,为企业搭建整体的信息化体系架构,支持企业高效的、低成本、低风险、可维护、可扩展的信息化建设。李培根院士的演讲赢得在场嘉宾的一致好评,表示希望李教授能够经常参会并对制造企业指导工作。
【在线讲坛】
本视频是由中山大学信息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宛小伟博士于2010年8月27日在广州举办的2010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年会上以“e-HR系统如何影响人力资源效能”为主题的演讲。 演讲内容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的:一是HR系统研究的进展,其中包括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及HR系统行为及研究发展的情况;二是如何评价人力资源管理效能,通过人员能力成熟度模型及高效工作系统指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等级;三是HR系统影响员工满意度和沟通满意度并就HR对组织行为和员工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主要观点;四是HR系统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机制及给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带来的变化。
【在线讲坛】
本视频是由QAD中国公司行业顾问周健于7月2日在2010年(第七届)中国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大会上以“IT助力企业重塑专业化-从根本上再造企业和行业”为主题的演讲。 演讲内容首先介绍了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迫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寻找更加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全球互通的信息化平台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为企业重新设计商业模式提供了基础。接着阐述了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企业业务优化的重点在不断的移动,不断加强的标准化使企业可以在价值链内部实现专业化,并逐步形成行业网络,同时所有行业在向外部专业化方向发展,部分行业已经进入行业网络化阶段,但是中国企业在专业化上的发展普遍落后,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程度主要影响了企业的专业化压力,于是提出柔性的企业IT架构,支持企业专业化演讲需求,集成的体系架构-整合的业务流程。通过ERP系统的实施,推进业务流程的精益化。最后举例分享了内外部专业化的先行者QAD中国部分客户。
【业界观察】
本视频是由金蝶公司隆重呈现。 视频主要介绍了从中国制造到智造的转变。1978年中国逐步敞开国门开始迈入到全球的商业世界中,一批先驱者勇敢的走入商海,开辟者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商业疆土,某一意识的启蒙迅速推动者经济的发展。1992年,低廉的成本和勤奋的态度使得中国在制造行业迅速崛起,不过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中国企业想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卓越成就,必须从低附加值的制造加工走向高附加值的研发与服务营销。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在这一年第一次提出,这条迷人的曲线为中国制造勾勒出了未来的方向。2010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实体经济动荡,对中国制造业产生了致命的影响,对外贸依存度过高,以及在全球制造业的产业低端定位仍然制约者中国企业,尤其对中小型制造企业来说,要在全球走向卓越之路,必须思考从制造大国走向强国,从制造走向智造、创造。中国制造需要怎样的智慧?信息化如何给企业注入智慧?也许十几年前的微笑曲线早已给了我们答案,完善和巩固敏捷制造与成本控制并努力提升产品设计与创新、产品品牌与通路,将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的重心从制造端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加强和延伸,这是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理性回归之路。
【在线讲坛】
本视频是AMD商用行业部高元明先生在e-works举办的2009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深化应用(沈阳)论坛的演讲实录。 高元明先生认为,系统性能有赖于CPU、显示芯片和芯片组性能的均衡表现以及为用户真正关注的常用应用程序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优化。AMD是全球唯一能够同时提供CPU、GPU和主板芯片组的厂商,也是全球唯一一家提供均衡平台级解决方案的公司。 在演讲中,高元明先生以北京奥运会中AMD产品的优异表现作为实例介绍了AMD产品的技术特性与优势,充分展示了AMD产品的性能特点。高先生认为,“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时间都在说明同一个趋势——我们的生意方式将被电子商务大面积替代!”。电脑成为商务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因此我们需要稳定成熟、安全可靠的平台,需要强大的图形运算能力和高品质的输出效果,还需要满足环保的要求以及对未来技术的适应性。在演讲中,高元明先生对AMD产品如何满足以上需求做出了清晰的阐述。
【在线讲坛】
本视频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肖田元教授在2009年(第五届)中国制造业PLM国际峰会上的演讲,演讲主题为:联邦式协同产品虚拟开发技术。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从原来的制造弱国发展成为制造大国,并且希望以后成为强国。国家为了发展制造业也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口号,所以现在国家把制造业信息化作为一个发展的战略问题,而不是一种经验。 肖田元教授本次演讲的内容主要是对虚拟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一、虚拟制造,简介了虚拟制造技术的本质过程以及对创新过程所带来的好处;二、集成到协同,介绍了企业内部现有协同产品开发技术的不足与联邦协同规则;三、联邦式协同产品开发平台;四、典型案例,通过200km/h动车组的典型案例,介绍了虚拟制造的重要内容;五、总结,概述了仿真已成为理论研究、试验研究之后第三种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被认为是国家发展的通用性、战略性技术,必将对制造业产品革命性的影响。